贵阳拼团购房64群(120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203人申请入群

国家统计局:一季度中国楼市数据“失色”

发布时间: 2014-04-17 09:41:06

来源: 新闻晨报

分类: 国内动态


最近一段时间,楼市“崩溃说”此起彼伏,在这样一个敏感期,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一季度房地产数据,尤为引人关注。不过房地产数据的“失色”,让专家给出“且行且慎重”的告诫。

房子卖不动,投资放缓
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,从房价监测情况看,一季度一是总体房价均价虽然有所变动,变化不大,总体稳定。二是房价确实是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分化,一线城市房价温和上涨,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,一些住房存量比较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出现了下降,这也是市场调节的正常表现。

统计显示,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.8%,而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了5.2%;截至3月末,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超过5.2亿平方米,同比增长22.9%。其中,东部地区下滑明显,1-3月份,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9699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0.0%,降幅比1月份-2月份扩大4个百分点;销售额7981亿元,下降11.5%。
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指出,商品房销售额的降幅大于销售面积的降幅,说明平均房价略有下降;待售面积增长很快,说明房地产销售遇到一定困难。可以得出判断,过去“高歌猛进”的中国房地产市场,开始调整。

受市场销售出现新变化影响,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。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6.8%,增速比1至2月份回落2.5个百分点,比去年同期回落3.4个百分点。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,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拉低整个固定资产增速0.7个百分点。专家认为,由于房地产具有较长的上下游产业链,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放缓,也增加了经济的下行压力。

一线城市现“房冷地热”

相对于商品房销售和投资的下行而言,目前土地出让仍然处于上行状态。一季度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同比上涨了一成多,“房冷地热”现象突出。对此,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负责人、中国土地规划勘测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认为,“房冷”说明房屋市场观望氛围较浓,购房者不急于出手,或受限于资金支付能力(银行收紧购房贷款)不能形成有效需求,房屋供需矛盾趋于舒缓,供需力量对比正在调整。“地热”则说明开发商对未来的正常经营、获利仍充满希望,所以踊跃出手拿地,形成有效交易。

赵松表示,经过十几年高速增长,我国楼市确实该随着经济降速、调整而降温,但降温、降价不代表“崩盘”,价格小幅波动应该是正常市场常态。刚需仍然旺盛的区域热点城市强大的内在支撑还会持续一段时期。

盛来运则表示,相信相关部门会紧密跟踪房地产市场变化,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,着重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谈“分类调控”:

上海目前没有研究要推新政

晨报讯不同城市要进行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,上海调控政策是否会有变化?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16日在参加“2014民生访谈”时表示,上海将继续严格执行调控政策,目前来说“丝毫不会放松”。

刘海生认为,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跟许多城市不同的是,土地资源非常,且刚性需求非常旺盛。此外,房价还受到市民预期、银行信贷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。

他说,现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见到了效果,今年将按照中央“分类调控”的要求,继续贯彻执行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,继续加大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应。目前没有研究要推出新的政策。

[新华时评]

岂能让猜测与传言引领楼市预期

近期,楼市又开始喧哗。拐点崩盘之争屡见报端,政策松绑传闻频频出现。猜测与传言,似乎成了左右楼市预期的风向标。这种现象,对于楼市而言绝非好事。



楼市喧哗的背后有客观因素。最新出炉的经济指标显示,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.4%,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.3个百分点。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.8%和5.2%。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,被不少人看作稳增长引擎的楼市,其走势牵动人心,相关政策备受瞩目,对形势判断有分歧、对政策取向有争议也在情理之中。然而,经验告诉我们,喧哗背后绝非都是理性之声,利益之手也不闲着,发布虚假信息,扰乱市场秩序,误导消费预期的行为并不鲜见。

从近年来几次房地产市场起伏的情况来看,市场预期的不稳定性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对房价上涨、政策放松的预期加强,往往导致许多购买力非理性地进入市场,形成供不应求的恐慌性购房态势。最近,火爆一时的保定楼市,不正是鲜明的写照吗?因此,面临楼市走势的关键节点,及时公开发布权威信息对于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尤为重要。

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,中央领导释放明确信号: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,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;再加上此前提出的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,这些信号对于那些习惯以保增长为名热炒房价的举动,无疑是釜底抽薪。

事实上,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但从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中不难发现,我国稳增长的体系越来越丰富,包括从调整结构、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等从多个方面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态势。这就使得我们可以保持信心和定力,在存在一定经济下行压力时对房地产市场不做过度反应。

对于楼市而言,除了及时发布宏观政策信息,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及时公布各自领域的权威信息。特别是适时发布楼市风险预警信息,把库存量大、消化周期超出正常范围的城市,以及楼市过度繁荣、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名单公布出来,给企业和购房者以稳定的预期,避免盲目投资和消费。

经验一再证明,只有信息透明、跑赢传言,才能真正发挥出合理引导楼市预期的作用。否则,在不实信息长时间发酵之后,即便公布了信息,也会显得被动乏力。而及时公布信息,加强预期管理,正是政府在楼市调控中的应有之举。

[各方热议“楼市崩盘说”]

外媒集中“唱空”:强劲逆风来袭

近期,不少外媒不约而同地开始对中国楼市大做文章,而观点也是一致的“唱空”。

《华尔街日报》中文网于4月15日连发5篇文章解析中国楼市,其中《中国楼市增长放缓市场各方忧心忡忡》中直指中国不少三四线城市过度建设,房地产市场增速已出现大幅放缓。该文章以常州和营口为实例进行了描述,“当你穿梭于中国三、四线城市时,上述问题就显得越发明显。许多城市里都竖起成排成排的20层以上高楼大厦,然而里面空无一人。”而文章《谁会点燃中国经济火药桶?》指出,中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供给过剩现象愈演愈烈,可能导致中国经济难以实现7.5%的平稳增长,对房地产(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15%)的悲观情绪已经开始影响到整体经济。文章认为,中国经济整体减速可能会成为爆发点。文章认为,一旦发生这种情况,消费者就会减少支出,开发商卖不掉楼盘,无法偿还债务,银行就会停止放贷,导致GDP增速进一步放缓和其他连锁反应。

《福布斯》中文网则更加直言不讳,4月14日,专栏作家章家敦在《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崩溃》一文中称,杭州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的标志。

比起前两家媒体的“唱空”力度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相对缓和。4月15日,该报中文网用头版位置刊出文章《逆风下的中国房地产》,称在过去十年扩张逾10倍之后,中国房地产市场如今正面临强劲逆风。

《金融时报》指出,这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第一次降温。两年前房价曾出现过下跌,但在2013年再次飙涨。如今未售房屋库存已反弹至逼近2012年初的水平,但与当时相比,当前形势有一个重大差异。两年前,政府全力以赴抑制买房需求并控制房价,2014年则是市场自身势头减弱。该文章称,中国地方政府能否成功稳定摇摇欲坠的房地产市场,将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。这或许也是诸多外媒会如此关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原因。

不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教授表示,部分媒体“唱空”中国多是为了抓人眼球,这背后或许有利益驱动,“经济不是说出来的,也不是预测出来的,是行动出来的。外界的嚷吵听多了,反而没法做决定。”

国内专家谨慎:刚需巨大但“且行且慎重”

对于“中国楼市崩溃说”,国内专家表现比较审慎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:“一季度房地产数据失色,且行且慎重!”

“从数据看,已经基本可以明确,市场在2013年4季度已经触顶,量价涨幅会持续回落。”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。

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在接受央广采访时表示,2009年到2010年的上半年中国楼市也出现过销售面积和开工面积齐下降的情况,“目前的房地产接近当时的水平,只不过当时的调控会在一两年之后就有所扭转,这一次大家比较迷茫。”

但叶檀认为,房地产市场局部出现崩盘是有可能的,如鄂尔多斯和温州,成交量、价格都出现了接近于崩溃的现象,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包括一些新区的“鬼城”加入了这个队伍,但整体出现崩盘的可能性不大,一线城市相对来说还比较坚挺。针对房价的波动,有的地方(调控政策)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松动了,比如说把限购的审核权力下放给各个区。

不过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比较乐观。他认为,中国城镇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房地产市场有着巨大的刚需,对当前市场出现的调整不必过于恐慌。对前期高速增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进行调整是必然的,也是有利的,在调整过程中要注意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。

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则建议,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,国家应采取分类调控措施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分化:增加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居住用地供应,稳定存在上涨压力的城市的房价;同时积极引导产业向三四线城市有序转移,逐步提高这些城市的产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和购买能力,消化这些城市的住房库存。

责任编辑: lanlan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